
从南京到纽约:中美美妆产业破冰对话
2025-10-11
行业聚焦“此次论坛是中美化妆品产业深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共同探索技术研发、渠道拓展和品牌孵化的创新模式,为中国香妆产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提供新动能。” 罗德岛大学药学院生物医学与药物科学系助理教授马航博士在主持开场白中如是说。
在江苏省南京市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北美先导性技术、线下高价值渠道与品牌精准孵化论坛”,是2025中国香妆精品博览会(2025CAME)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美化妆品产业合作进入新阶段。
此次论坛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妆协会)与中美化妆品专业协会(CACPA)联合主办,以“科技 品牌 共进”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美两国的行业领袖、科研专家、企业和媒体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化妆品品牌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北美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成熟的高端美妆消费市场,其前沿的消费趋势、严苛的法规标准、多元的族裔消费群体和领先的营销创新生态,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试金石”。CACPA作为连接中美化妆品产业的核心组织,在此次论坛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专业技术创新交流破除市场隔阂,以合规赋能降低出海风险,以资源链接加速本土化进程,推动中美化妆品产业从“单向出海”迈向“双向共赢”。
合规先行、本地化团队
是中国美妆出海的关键
Garnet Pigden,美国Natraphile公司全球市场与销售高级副总裁,在2025CAME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如何出海?关于中国企业‘出海’的洞见;出海美国的核心要素:线下渠道资源”的演讲。

美国Natraphile公司全球市场与销售
高级副总裁 Garnet Pigden
Pigden在演讲中强调:“美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最成熟的高端消费市场,其线下渠道网络构成了品牌进入的‘基础设施’。中国品牌若想在美国市场建立长期竞争力,必须系统性地理解并布局线下渠道资源。”他详细分析了美国市场线下渠道的三大核心要素,并分享了中国“元气森林、花知晓”品牌通过线下渠道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
Pigden基于30多年全球运营经验,他向中国出海企业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其中,合规先行、本地化团队是中国美妆品牌出海关键。他认为,CACPA等专业组织可以提供合规指导、渠道对接等支持,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重要伙伴。
中国美妆品牌出海标杆,橘宜集团是其中之一。
橘宜集团董事王志文在《中国品牌出海美国等海外国家的主要布局渠道和思考》主题演讲中,从法律和商业双重视角剖析了中国化妆品品牌出海的战略路径。作为拥有法学背景的行业专家,王志文特别强调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美国市场的法规体系复杂且严格,中国品牌在进入前必须全面了解FDA的监管要求、各州法律差异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这比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更为基础。”

橘宜集团董事 王志文
王志文分享了橘宜集团旗下品牌(Judydoll)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经验,该品牌在健康美容连锁店Guardian中常被置于C位展示。他指出:“中国品牌出海需要采取‘三步走’战略:首先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试水市场,然后与当地渠道商建立深度合作,最后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本土化改良。橘朵在东南亚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渐进式策略。”
针对美国市场,王志文提出了“双轨并行”的渠道策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Costco、Ulta Beauty等大型连锁渠道的流量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美妆店和独立零售商的网络覆盖,这些渠道往往能更精准地触达细分消费群体。”他还特别提醒,中国品牌需要建立专业的本地化团队,包括法务、营销和客服人员,以应对文化差异和消费者需求。
公开信息显示,橘宜集团于2021年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出海首站,目前已进入30多个国家,在新加坡、印尼、越南及中东等市场建立分公司,组建超200人的本地运营团队。随着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经验积累,橘宜集团正逐步向欧美等高端市场拓展,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深耕,持续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德云在《化妆品包装企业出海战略》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包装科技如何为化妆品品牌出海提供支持。作为力合科创的全资子公司,通产丽星在化妆品塑料包装、代工及研发检测全产业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健康美丽行业的“富士康”。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通产丽星已与80%的国际化妆品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德云
曾德云重点介绍了通产丽星的三项核心技术突破:“首先是全PP/PE减塑软管技术,相比传统包装可减少30%的塑料使用量,完全符合美国各州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其次是PCR再生塑料产品线,使用消费后回收材料制成,满足北美市场对可持续包装的强烈需求;最后是我们的智能包装解决方案,通过RFID技术实现产品溯源和防伪,这对进入高端市场的中国品牌尤为重要。”
曾德云特别强调了中美技术标准差异带来的挑战:“美国市场对包装的物理性能、化学安全性和环保要求与中国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加州65号提案对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含量的限制就比中国严格得多。我们通过公司国家863计划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化妆品研发中心、材料检测评估实验室服务宝洁、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
中狮集团董事长李华山作为中国香妆协会的会员单位,从行业组织与北美市场“拓荒牛”角度分享了对中美化妆品市场融合的观察。
李华山指出:“美国市场的多元文化特性,要求中国品牌在产品开发上更加精细化。例如,针对非裔消费者的护发产品需要特别考虑卷曲发质的特点;面向拉丁裔市场的彩妆则需要更丰富的色号选择。中国品牌不能简单地将国内产品直接出口,而要进行深度本土化研发。作为开拓美国市场的先锋,我们愿意给中国美妆出海北美提供帮助与支持。”
中狮集团董事长李华山(左)与马航博士(右)
他特别提到了美国市场正在兴起的几个趋势:“首先是‘清洁美妆’的持续流行,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是男性美容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亿美元规模;最后是数字原生品牌(DTC)的崛起,这些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直接触达消费者,打破了传统渠道的垄断。”
《美妆头条》记者梳理发现,李华山领导的中狮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企业,涵盖医疗、科技、新材料等领域,如南京中狮化学品有限公司、南京华狮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中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化工与新材料企业,其业务涵盖特殊化学品研发制造领域,为宝洁、联合利华、上海家化等国际、国内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论坛还深入探讨了化妆品行业的技术创新趋势。罗德岛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马航在《神经感应与护肤创新:视蛋白开启肌肤保护新路径》演讲中,介绍了其团队在视蛋白(opsin)领域的研究突破。马航教授拥有20余年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经验,领导着URI生物活性植物研究实验室,已发表110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际专利。
“视蛋白传统上被认为只存在于眼睛中,但我们的研究发现皮肤细胞也表达特定类型的视蛋白,这些蛋白能感知光线变化并触发保护机制。”马航解释道,“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开发了新型光保护成分,可以增强皮肤对蓝光和紫外线的防御能力,这为防晒产品开发提供了全新方向。”
罗德岛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 马航博士
E.T. Browne全球研发创新首席科学官Sue Feng,则从彩妆角度分享了美国市场的创新趋势。这位拥有普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的专家曾任职于露华浓、欧莱雅、宝洁等企业,对FDA及MoCRA法规有深入研究。她指出:“美国彩妆市场正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皮肤优先’理念的普及,消费者更青睐具有护肤功效的彩妆产品;二是包容性设计的兴起,品牌需要为不同肤质、肤色和性别提供解决方案;三是可持续包装的强制性要求,各州立法正在推动可重复填充和生物降解包装的应用。”
此次“北美先导性技术、线下高价值渠道与品牌精准孵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美化妆品产业合作迈入新阶段。论坛通过深度对话与技术交流,不仅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战略指引,也为美国企业了解中国创新力量搭建了桥梁,实现了从“单向出海”到“双向共赢”的产业升级。
随着中国化妆品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型,此类高端国际交流平台的价值日益凸显。展望未来,随着CACPA与中国香妆协会合作机制的深化,中美化妆品产业将在技术研发、标准互认、渠道共享等方面持续突破。